今天邊肖主要給大家帶來債券折價的會計分錄。貼現債券的處理一直是財務會計關注的財務問題,也是企業工作中常見的處理業務。但是,對于一些新會計來說,可能不太了解這些財務知識。接下來,邊肖將在下面整理出具體的會計分錄,希望能幫助你掌握相關的財務知識!
貼現債券:由于收到的銀行存款金額小于債券面值,其差額計入“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后期利息攤銷,即初始確認時計入“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的金額減為0。以后各期在付息時,由于采用“面值*票面利率”計息,采用“初始攤余成本*實際利率”付息,兩者會有差額,差額計入“應付債券3333”。
折價是指發行人以低于票面金額的價格發行債券,但債券到期時需要支付票面金額。
假設你買一只5年期債券,每年付息,到期還本,面值2000,折價89元發行,那么發行價是1911元。
因為在貼現時,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只支付了1911元,但債券到期可以收到2000元,所以持有債券的5年期間每年收到的利息小于投資市場上其他資產收到的利息。這少付的89元“收入”在接下來五年的少付利息中分享。
現在發行方的觀點呢?
從發行人的角度,可以理解為:到期價值2000元,五年每年付息的債券,貼現到現在,價值1911元。同樣少收的89元,未來五年少付利息收回。
at貼現債券的利息調整和攤銷過程是否有完整的分錄?
例:2010年1月1日,甲公司發行5年期債券,面值1250萬元,年利率4.72,年付息59萬元(1250 * 0.0472)。本金到期了。債券發行價格為1000萬元,市場利率為10。
2010年1月1日發行債券時:
借方:銀行1000。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250
貸款:應付債券——,面值1250。
2011年支付的利息:
借方:財務費用100(1000*10)
貸款:應付利息59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41
每年支付利息后,借款人的財務費用金額會逐年增加(因為攤余成本的增加)。
付息5年后,貸款人應付債券-利息調整沖減借款人期初“應付債券-利息調整”250萬元)
當本金于2001年1月1日到期時:
借:應付債券——,面值1250
貸款:銀行存款1250
債券折價的會計分錄怎么寫?邊肖在這里為所有的會計朋友。不知道你懂不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貼現進場債券的知識,歡迎點擊上方掃碼獲取更多知識包,免費聽上圖中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