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的前提條件!
會計是會計假設,主要分為四個方面。
(一)會計實體的假設
會計實體是指會計服務的特定單位。要進行會計工作,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我們為誰工作,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弄清會計師的立足點(職位),并解決由誰負責保管,設置和報告賬目的問題。為了澄清會計實體,是要求會計師了解其從事的會計工作是針對特定實體,而不是針對其他會計實體或企業主,并且他們必須從特定會計實體的角度進行會計工作
會計實體假設用于定義不同會計實體的會計范圍。它要求企業在會計中區分自己的經濟活動和其他單位的經營活動;將企業的經濟活動與企業投資者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企業的會計記錄和財務報表僅涉及企業實體范圍內的經濟活動,不計入企業投資者或所有者的經濟活動,也不反映其他企業的經濟活動或其他經濟實體。這樣,通過定義會計范圍,可以準確反映企業主體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可以準確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可以提供會計報表用戶所需的信息。正是確定會計范圍后,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才能從企業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中獲得有用的會計信息。
([二)會計分期付款假設
會計分期付款假說是指將會計實體的連續業務活動劃分為一定時期。會計分期付款的目的是根據會計期間的劃分來結算帳目并準備會計報表,以便及時向相關方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
在連續經營的前提下,從理論上講,只有當會計主體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最終完成時,企業的經營成果才能最終體現出來。但是,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和管理人員需要定期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因此,有必要將企業的連續生產經營過程人為地分為幾個相等的時期,以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中國企業的會計期間按年劃分,以日歷年為會計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為會計年度。每個會計年度還專門分為季度和月份。
會計分期付款對會計有重要影響。在會計期間,發生了當期與非當期之間的差額;當期與非當期之間的差異導致了權責發生制和收支實現系統,使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具有記賬基礎。采用權責發生制后,還應根據權利和責任的關系在當期和以后的會計期間分配一些收入和支出,以確定其所屬的會計期間,有必要使用預收款,預付款,應付款和會計處理預付款。特殊的會計方法,例如準備金和攤銷法。
([三)持續經營假設
持續經營的假設是,作為會計實體,其業務活動將按照既定目標繼續進行,并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產或清算。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說,這是正常情況。企業的所有資產將按照預定的目標在正常經營過程中進行消耗或出售,企業承擔的債務也將按期償還。該假設要求會計師根據會計實體的持續經營活動選擇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會計中使用的一系列會計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均以會計實體繼續經營為前提。例如,只有在此前提下,企業才能采用一定的折舊方法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計提折舊。只有在此前提下,企業才能按照原來規定的條件償還債務。如果沒有繼續經營的先決條件,則必須根據變現后的資產的實際承受能力清償債務。因此,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企業會計核算方法可以保持穩定,企業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真實可靠。
當前大多數會計處理方法都基于持續經營。沒有這個前提,一些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缺乏存在的基礎,無法被采用,企業將無法按照正常的會計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計算,無法以正常的方式提供會計信息。
([四)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實體在會計過程中使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記錄并反映會計實體的經營狀況。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具體體現在商品的購銷,各種原材料的消費等活動中。由于商品和各種原材料沒有統一的物理計量單位,因此無法進行比較。因此,為了充分,完整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需要統一的計量單位作為計量尺度。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作為一般等價貨幣,是會計的最佳計量尺度。貨幣計量的使用使會計實體的生產經營活動統一體現為貨幣資金的流動,充分,完整地反映了會計實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牛帳戶公共帳戶牛帳戶公共帳戶






- 5分鐘前學員提問:學會計的基本條件和學歷要求?
- 8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培訓班要多少錢一般要學多久
- 9分鐘前學員提問:會計實操培訓班大概多少錢
